西安生物技术学院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年暨2013学年开学典礼

2013-10-02

金秋九月,晴空万里,9月28日古城西安如沐春风,西安生物技术学院彩旗飘飘,肃穆庄重,一片和谐。西安生物技术学院隆重举行了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4周年大会,暨学院2013学年开学典礼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两个议程,其一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诞辰2564周年典礼仪式,其二为祭孔主题大会暨西安生物技术学院2013学年开学典礼。

上午9时,朝阳初升,学院内丝竹绕耳,伴随古朴典雅的祭孔乐,西安市祭孔大典在西安生物技术学院主楼、孔圣人铜像前广场上正式开始,参加公祭的各位人员以及全体嘉宾肃穆而立,现场气氛庄重祥和,隆重的祭孔典礼在肃穆的古乐拉开帷幕。西安生物技术学院全体师生、陕西麦里金道德讲堂负责人何达乘、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兆英、榆林孔子研究会会长韩海燕、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国学教授王即之、西安慧能达学校校长冯晶、陕西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孙见喜、江苏雅迪科技公司副董事长张昆、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政教主任李健宏、西安市远东二中副校长李春红、西安市远东二中政教主任张健全、妙耕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国、长安弘文馆馆长韩歌子等各界国学界嘉宾出席本次盛会。大会由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国学教授王即之主持,现场气氛庄重祥和。王胜华,闫靖元、俞文林,刘金田、何达成五人分别作为祭祀主献、亚献、终献嘉宾,向孔子塑像敬献食品,三鞠躬。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庞进作为主祭人宣读了祭文,八水书院的儿童们诵读《论语》、远东二中的学生们诵读《中庸》、西安交通大学现代学院学子们诵读《大学》,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会场的周围,先贤智慧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孔圣人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传承至今,祭孔大典不仅仅是一场传统的仪式,经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对民族文化的评价,关乎当代中国的崛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制高点。

最后,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庞进宣读祭文,庄严肃穆的祭孔典礼在古朴典雅的祭乐声中结束。随后,上午10时,西安生物技术学院2013学年开学典礼暨祭孔主题报告会,在学院中和运动场上正式拉开帷幕。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禹彤、西安生物技术学院教师李开宁共同主持此次庆典。在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典礼正式开始,陕西孔子研究会副会长赵海先生与陕西省国学研究会讲师团副团长曹永川分别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致辞,会上西安市国学研究所宣布成立,西安市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闫晶元先生为其授牌,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校长胡小健及政教处主任李健宏老师代表研究所接受了授牌,西安市国学研究所的成立在一定的意义上为我们学习和和促进国学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古往今来,教师一直是被人们所尊重的职业,尊师是一种中华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优良的社会风尚。作为此次开学典礼上的一大亮点——拜师礼,在刘金田院长对西安生物技术学院师生殷切的嘱托词中开始:西安生物技术学院教职工列队整齐的接受了2000于名学生虔诚的拜师之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师与我们情同父子,请您务必爱之深,责之切,如有违反校纪,请您严责不怠”……饱含深情的拜师词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副院长刘洋代表老师接受了学生代表奉上的象征师威的戒尺,别开生面的拜师礼让在场的老师与嘉宾们无不为之肃穆起敬,让“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真谛,更加深入人心。

在此次开学典礼上西安麦里金公司董事长何达乘先生代表企业向西安生物技术学院友情捐赠了太阳能弟子规诵读器,刘金田院长代表学院接受捐赠。学校校企合作单位优德伟业医疗器械公司与学院建立产学合作项目,张奎林副院长代表学院为其授牌。此次开学典礼上西安生物技术学院还对过去一年学院的各项工作及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表现优秀的教职员工进行了表彰,对品学兼优的学子进行了表扬。张奎林副院长宣读了在十年校庆上获得杰出贡献奖以及突出贡献奖的受表彰人员名单,蒿兴厚副院长宣读了在2013年招生工作中突出的优秀工作人员,张小清副院长宣读了获得表彰的区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刘金田院长、何达乘总裁分别为获表彰的老师颁发荣誉证书。院长助理、院办主任冯兴业老师宣读了获得市、区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名单,院长助理、招生办主任闫亚斌老师宣读了获得学院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同学名单。随后学生代表吝研上台发言,教育专家,冯晶教授为全院师生作《尊孔重教 践行孝道》的主题报告。

带着各界人士美好的祝福,西安生物技术学院2013学年开学庆典活动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画上了尾声,与会领导、嘉宾及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西安生物技术学院以纪念孔圣人的诞辰之日为契机,尊师重教,启迪后学,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为己任,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充分融入到职业教育的理念中,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志之才。